May 17, 2004

魔鬼在哪裏?──看語常會的語文教師培訓和資歷建議

  在四月三日的「教師進修論壇」中,官員提出教統局的教師專業進修政策及語常會的語文教師培訓政策,用意良好,可建立專業的教師隊伍,雖然魔鬼可能在細節(details)、可能在時間的選擇(timing),而當局在推出政策時,也曾考慮當中的問題所在。只是作為政策的推行者,在考慮過後,可曾作出防止異化的相應措施,即使只是提醒公眾可能出現的問題。事實上,當天的論壇中,便有教師指出了一些已出現的或可能出現的問題。本文嘗試替官員找出魔鬼所在,希望當局不是光看意願良好,不理推出後果;在追求專業的美麗口號下,也要防止實際推行時魔鬼的出現。  
  當天的論壇中,雖然官員指出不是強迫語文教師取得指定資格,而是向學校發出訊息:本港語文教師應為本科畢業,而非以兼教方式教授中英文。但是有同工提出現實的問題所在,在面對縮班的情況下,政策雖不是強迫,校方也未必有此要求,但縮班準則中有否相關學位卻是其中一項。還有的情況是小學語文教師,若同時教英語及中文,則既要讀基準課程,又要讀學位,這可是推行的時間問題,正如同一論壇中蔡寶琼所說的,這是一個「弱肉強食、你死我活」的生存環境,官員雖說並不要求在職教師一定有相關語文學位,當生存受威脅時,教師能不為自己打算嗎?只是,既要疲於奔命追求學位、追求資歷,又要應付教改的種種要求,教師還剩下多少時間與學生相處?  
  更重要的是,政策的推行,所謂魔鬼,危害的又豈只是個別教師,這種唯語文是尚的政策,長遠更是影響了整體的教育,究竟教育的決策者可曾深思熟慮?著重語文教師應為本科畢業,而非兼教,這種取向下,中小學新入職者均要主修語文才能教授語文,這對於學校行政安排將造成影響。在唯語文是尚的情況下,校長在聘任教員時,首先考慮的一定是教師能否教授語文科目,這種情況,小學尤其明顯,聘任其他非語文科目的主修者便相應減少,首當其衝的可能是也被視為主科的數學,這正如去年有學校在聘請教師時出現的荒謬情況,為了能靈活調動教師,有學校甚至對美勞科教師也有語文基準的要求。這是一種語文獨大的政策,危害的是其他學科。另一個實際的情況是,因人手與學生需要關係,小學很難實行專任制。在小學,一貫的做法是,多以語文教師為班主任,因其教授一班的節數較多,可與學生建立較緊密的關係,這是班級經營的重要部分,可是在強調非以兼教方式教授中英文的情況下,語文教師便會集中於教授語文科,這甚至影響班主任的人選,由教授節數較少的教師作班主任,對於學校的班級經營造成影響。這種專任的安排,語文教師便要教三至四班語文,再要任班主任之職,工作負荷過重,除非當局再投放資源,減少語文教師的上課節數,以免出現工作量不均的情況,誠然,在沒有任何配套措施的情況下,實行語文由語文學位教師專任,只會使學校人手編排出現困難,也使校長成為磨心。  
  不得不提防的是,現在是新入職者需要語文學位,以決策者朝令夕改的行政作風來看,他日是否會變成對所有語文教師的要求?官員所說的「本港語文教師應為本科畢業,而非以兼教方式教授中英文」,不正有這種含意嗎?甚至是有學校先走一步,以此作招徠?君不見有學校以全校英語教師已達基準作招徠嗎?若以全校語文教師均有語文學位作招徠,不是更具吸引力嗎?  
  其實,魔鬼豈只在細節及時間的選擇,更在於政策背後的一套價值取向,正如當天的論壇中,蔡寶嶋所說的整個學校系統為商家培養「英文買辦」,雖然語常會的政策中加上了中文,然而這仍是商界重視語文的意識形態的具體實踐,忽略深度的批判及價值思考。
(本文刊於2004年5月17日《教協報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