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ctober 18, 2004

縮班,汰舊換新的通行證?

教統局李國章局長回應爭取小班教學的校長,說「學校要問問自己,為何那麼多家長也不來報讀」,這可謂「高見」,一矢中的地道出了縮班問題的關鍵,在於爭取家長的認同,雖然他無視適齡學童減少的現實,忘卻小班教學曾是他的夢想。事實上,人同此心,新學年開始,不少學校紛紛推出了因應縮班而來的措施,以吸引家長,教育界出現了一片熱鬧新景象。
 吸引家長的方法林林總總,報章報道,為求生存,沙田、大埔、屯門甚至西貢區小學紛紛加強自我推銷,吸引家長報讀,爭取收足二十三名小一生,避免殺校。部分學校以提供校車接送、送校服以至免費補習班作招徠收生。更有些學校超額收生,以求自保。再如《香港經濟日報》九月十五日報道將軍澳區的情況,便有讓幼稚園高班學生模擬試讀;舉行英語教學營;舉辦開放日;在商場辦巡迴展覽;動員教師、家長和學生,在教育博覽宣傳 ;到幼稚園宣傳;改善教學和課程;推行小班教學;增設課後補課和輔導班,由教師負責,令家長毋須擔心子女放學後乏人照顧,而且有人督導功課;標榜學生升中派位首三個志願的比例高,當中不乏英文中學。
 種種措施,有些與教育專業吻合,有些卻是值得商榷的。可是,更重要的是,不以目下家長的關注為考慮的重點,而著眼於未來家長的喜好,以贏取家長選擇作為辦學的重心,其實已違反教育專業操守。然而在縮班的陰影下,辦教育的人也許是「身不由己」,卻也把這種種政策堂而皇之地宣之於口,畢竟這似乎是香港教育界的現實,收生不足,便要倒閉,只有得到家長的認同,願意送學生入讀,才能繼續生存。而不少家長的要求,例如以英語授課、多功課,多默書等,甚至不斷補課,這些要求,一方面是罔顧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,另一方面對於學習也未必有益。誠然,多些練習的次數,是可以增強學習的成效,可是那必須是自動而有興趣的複習,不能只強調練習、複習,而忽略學習需要、興趣的重要性。所謂學會學習,正在於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,過份的催谷,剝奪了學生自學及思考的時間空間,太多機械式的操練,只會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。作為專業的教育工作者,當然理解箇中的關鍵所在,卻要面對以這種並非專業的模式作招徠的矛盾。製造惡性競爭,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,損害教育質素。
 教育,若變了為生存而教育,著眼於如何避免縮班殺校,忽略了何者是學生的福祉,是十分可悲的。可是, 出生率極低是鐵一般的事實,學額供過於求是長遠的問題,今年避了殺校一劫,以後如何?但收生不足的問題只會一年復一年出現,殺校陰魂不會消散。縮班殺校的陰影更由小學蔓延至中學。九月廿二日的《文匯報》便指出,在「殺校」的陰影下,不少中學超額收生,結果令收生不足的學校,問題越趨嚴重。若同區有學校「搶學生」,只有少數「不守規矩」,超額收多至學生,便足以令另外一間學校縮減一班,形成「同區操戈」的現象。
 唯恐落後於人,學校不甘示弱,惡性循環下,各自變本加厲,各種措施,似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推動,無視師生的心理健康,這種怪現象,是校長、教師及家長所樂見的嗎?這究竟是誰造成的?是校長?是教師?是家長?還是主政者在規劃時,未能預見適齡學童減少,如今也無視這現實,甚至視此為「汰舊換新」的通行證?

(本文刊於2004年10月18日《教協報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