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vember 14, 2005

誰在意氣用事

行政長官曾蔭權指不滿政改的市民,不應意氣用事,以激烈行動反對,認為政改方案值得支持,現在香港社會取向於和諧,可用道理與討論來解釋這問題,無須做任何激烈行動反對,並聲稱若否決這個議案,後果是原地踏步,這是沒一個人想得到的。
是說理,還是恫嚇? 可是,誰在意氣用事?爭取了二十年的民主政制,如今出來的方案,不只是原地踏步,是退步,可以接受嗎?不接受,就是意氣用事、破壞和諧嗎?對不滿提出意見,用行動表示抗議,便被指為意氣用事,這只是在權力架構中,掌權者用以貶低反對者的慣常伎倆。一方面說用道理與討論來解釋這問題,卻又揚言如果方案被否決,後果是原地踏步。這不是意味著若不支持,後果自負嗎?這是說之以理,還是在恫嚇?這裏還容得下討論嗎?真誠的、有建設性的討論,的確需要彼此的信任,願意聆聽反對者的聲音,相信反對者的意見在於成就事件,而非破壞。可是,當特首說:我們費盡心力與中央政府建立互信,憑著這份互信方可造就目前這套方案,但這份互信也會毀於一旦。未尋求與反對者的溝通,卻先指出對方將破壞互信,這種說法,不正是意氣用事嗎?若認為方案是長期諮詢的成果,為甚麼連最基本的時間表也欠缺?這份所謂互信,恐怕只是特首與中央的互信吧。
 對,人都是渴望和諧穩定的,誰願意見到衝突,誰想破壞和諧?可是,若所謂的和諧,是建立於弱者臣服於強權下的表面和諧,那值得維持嗎?
 遭受抹黑,面對恫嚇,我們便會噤若寒蟬嗎?不,絕不!讓我們用我們的腿,我們的筆,我們的聲音,告訴視民意如無物的長官,反對不是意氣,是正氣,源於一個知識份子的良知,出於一個公民的承擔。

(本文刊於2005年11月14日《教協報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