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ptember 27, 2004

退思官員能聽到前線聲音嗎?

時間真的可以教人遺忘嗎?還是時光的流逝,足以讓傷痛痊癒、憤怒消退?還是在忙亂不堪的日子况,大家都習慣對問題視若無睹?還是不同的人,對事情會有不同的理解與詮釋?對於教育改革,你又有怎樣的看法? 三月十九日的第一屆香港校長研討會,變成對教改的「聲討大會」,記憶猶新,九月十八日教育界巨頭的退思會中,倒是另一番景象,過了一個暑期,好像一切都變好了。 三月十九日,近千名前線中小學校長參與的研討會中,怒轟教統局,有人指教改過急令學校「永無寧日」、教師超高工作量苦不堪言,教改令老師無法再專注教學工作,影響教學質素,將教師與學生的距離越拉越遠,更有校長指語文政策搖擺不定,使「老師一窩蜂去讀學位,之後要基準試,老師又要去進修幾百小時......最終是剝削親近學生的時間!」 九月十八日,教育統籌委員會聯同逾百名屬於不同諮詢小組的教育界「重量級」人物,舉行教改推行四年來首次「退思會」,為教改成敗作小結。報道指,教統局長李國章會後說,與會者認同教改成效,會內聽到很多讚賞教改的意見,笑言只是「你們(傳媒)沒有寫出來」。 究竟誰較接近真象?對於前線工作的困境,是否開開退思會,便能掌握?是否說說「四年前推出教改時沒有考慮教師繁重的工作量,令他們承受沉重壓力」,便能解決前線工作者的困難,那些壓力便能自行消弭於無形?誠然,前線工作者的苦況,也不是甚麼新鮮事,教改更令其百上加斤,報章上也時有報道,最愛落區親民的某些官員,也不該是遲緩到今天才聽到前線的聲音,可是,當局可曾真正關注前線的情況,可曾真正拿出解決的方案?還是說說而已?還是官員既知實況,卻充耳不聞,現在卻藉此來表示對前線的體貼?講起來倒有點風涼話的味道。 當局真的理解前線校長與教師的不滿與憤怒嗎?真的有誠意解決教育同工的困窘嗎?事實上,教育改革下,不少前線教師已疲於奔命,可是,教育同工面對的壓力,也不只來自教改,尤其是語文教師,既要應付基準要求,又要回應當局對於語文教師需要有相關語文大學學位的要求,也許你會說,語文大學學位的要求並非硬性規定,可是面對職業不穩,縮班、殺校的威脅,誰又敢怠慢? 誠然,縮班、殺校也對部分學校造成壓力,影響教學,然而當局卻未能妥善處理,若一味的把責任推在學校身上,罔顧適齡學童減少的現實,甚至如某些官員所指「學校要問問自己,為何那麼多家長也不來報讀」,那只會打擊教育界的士氣,製造學校之間的惡性競爭,讓香港的教育受更多的傷害。 敢問出席退思會的官員,可曾真正聽到前線工作者的呼聲?可否給前線工作者安身立命、一展所長的空間?

(本文刊於2004年9月27日《教協報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