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ugust 29, 2005

基準課程為誰而設?

匆匆讀完普通話語文基準課程,回頭一看,究竟學過甚麼,所謂進修超越基準,於我的教學,有所裨益嗎?我倒是很天真地想,進修才能有進步,抱著學習的心態報讀,可是,讀了四個單元,只有一個單元還算學了點甚麼的,其他的也只是虛應故事,為了那語文基準政策白走一趟而已。
 可是所謂學了點甚麼,令人懷疑是為本來已甚有把握的同學而設的。想像一下,每天早上四個小時的課,十天的課程裏,要掌握所謂的語音知識,恐怕有點天方夜譚吧,我便親眼看見有些同學叫苦連天,這種所謂進修,其實與填鴨無異,只是囫圇吞棗而已。
 有幾次,同學看到我的普通話水平還可以,便對我說,為何你不去考試,來進修幹啥,這意味著甚麼呢?是這種所謂進修不能真正學好普通話?是看穿了教統局教師語文能力要求文件中所謂「課程設有內部評估,評估的成績等同於教師語文能力評核的等級。」,也不過是為了評核而已,犯不著在這裏浪費時間,考試更乾脆,所謂「培訓機構採用單元形式,提供一系列的課程,兼顧不同的重點,協助在職教師達到或超越語文能力要求。」是否切合實情呢,也該令人反思再三。
 還記得上了幾節聆聽課,老師每次都講怎樣去考基準試,我忍不住說,這個不是語文能力訓練課程嗎?不是說要透過學習提升語文能力嗎?為何變了操練考試呀?她說這個課程是為基準試的目的而設的,用這課程代替,但道理卻是一樣,我則指出進修,正是反對考試,認為那不是提升能力的方法,學習才是。當問及設計課程時可曾考慮這個以進修為目的的因素時,老師回應說,行政上的事,教師理不到,教師只負責教學。可是光從「培養及提高學員聽辨詞語的能力、聆聽理解的能力,以及認辨同音字、詞語、語法的能力。」這麼簡單的課程介紹,我們能洞悉這只是基準試的化身嗎?
 修讀了四個課程,回頭再看,倒是「食老本」的多,也有些同學,其實只是著重測試的日子,好像大家心裏明白,所謂進修,不過是為了考核,為了過關而已。有些導師也是這種想法吧,於是隻眼開隻眼閉,也不太備課,胡胡混混的,一天三個小時課便混過去了。「我已青春無多了,卻還在這裏浪費青春。」是我們最愛說的自嘲話。

(本文刊於2005年8月29日《教協報》)